連江縣政府觀光局關於馬祖

  • ♦ 歷史起源

    相傳宋時,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,漁民林愿之六女默娘,秉性嫻淑,事親至孝。某日父出海捕魚,不幸遇風罹難,默娘痛不欲生,乃投海尋父,卒負父屍漂流至南竿島。鄉人感其孝行,厚葬立廟祭祀,尊稱為媽祖,並以其名作為列島總名以示紀念。至於「媽祖」如何變成「馬祖」,普遍則有兩種說法,一說是為避媽祖名諱,乃改為「馬祖」,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,軍方認為「媽祖」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,故去「女」字邊,增加剛猛之氣。

     

    ♦ 氣候地景

    【氣象天候】
    馬祖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,受季風、洋流及地理位置影響,有分明的四季天氣,冬冷潮濕,春夏多霧,秋天則是一般穩定天候。馬祖的緯度稍微高於台灣北部(約一度),但因靠近中國大陸的大陸型氣候,氣溫比台北低,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.6度,早晚溫差大,每年氣溫12月到2月之間最低,2月份月均溫僅10度左右,7、8月氣溫最高,月平均溫度在29度左右。

    【地理地質】
    馬祖位於臺灣西北方的臺灣海峽上,行政隸屬連江縣,下轄南竿鄉、北竿鄉、東引鄉、莒光四鄉,包括:南竿、北竿、東莒、西莒、東引、亮島、高登、大坵、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,形成東西窄、南北狹長的地形,總面積約為29.4平方公里。其中南竿是第一大島,也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。因距離中國大陸福建的閩江口僅15公里,過去即被譽為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。

     

    ♦ 動植物生態

    因為地理位置較接近中國大陸,兼有著海島與大陸的特性,孕育出許多獨特的動植物物種,如:圓蓋陰石蕨、黑足鱗毛蕨等隨處可見,且因島嶼特性而逐漸演化而成的原生特有種,如馬祖石蒜、馬祖紫檀與馬祖野百合等以馬祖來命名的植物。常見的野花如裂葉月見草、長萼瞿麥、蔓荊等在山坡與海灘遍地綻放,妝點馬祖四季容顏,甚是美麗

     

    ♦ 古蹟建築

    馬祖常見的傳統建築可概分為兩個時期,早期居民多由福建的連江、長樂等地遷徙至此,所沿襲的建築多以閩東式封火山牆建築為主。包括顏色鮮明、形狀誇張的廟宇火形封火山牆建築,以及比較協和樸素的民居水形封火山牆建築。目前常見的聚落房舍,則多是使用當地的黃色花崗岩或大陸青石築成的石頭屋,整體外形看去,全是方正體建築,形似印章,故稱為一顆印式建築。屋牆部分,比較講究的採用人字砌法,石材整齊平整;而以大小石頭堆疊,則稱為亂石砌;屋頂部分,早期富裕人家,多搭建五脊四坡式建築,一般民居則以一脊二坡(人字坡)式建築為主。而為方便修補,屋瓦並不封死,以俗稱壓瓦石的石頭壓鎮,因為很透氣,所以又稱會呼吸的房子。

     

    ♦ 經濟產業

    馬祖靠海,地形多為花崗岩丘陵,可供墾植的農田貧乏,因此先民多以海為生,漁業為最重要的經濟命脈,民國38年後馬祖因位居重要戰略位置,被軍方列管,也改變了馬祖的生活型態,為數眾多的駐軍消費成了當地人的收入來源。

     

    ♦ 戰地風光

    不似金門歷經戰役洗禮,馬祖地區的戰地氣息少了些傷痛,而多了些神秘,現今仍僅有駐軍的高登與亮島,依然覆蓋著神秘面紗,未開放參訪。四鄉五島更暗藏著複雜多樣的坑道系統,除了已開放參訪的南竿北海坑道、北竿午沙(北海)坑道與安東坑道之外,上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坑道與哨位砲口,深藏著眾多官兵艱辛開鑿守衛的血淚故事。為了保留紀念這些歷史,特別將北竿大澳山劃設為戰爭和平紀念公園,將馬祖戰地歷史風貌完整縮影其中,陳展歷史文物以及防禦武器,供人緬懷憑弔。

     

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01號